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军事百科 > 天军 航天器术语

天军 航天器术语_军事百科


天军 航天器术语

空间监视

对地球空间目标的监视,主要用于对航天器、空间碎片等人造物体和进入地球空间的微小天体等的探测与跟踪、定轨、预报、目标特性描述与分析、目标识别与编目、威胁分析和预警以及空间碎片分布调查等。分为地基空间监视和天基空间监视。主要监视设备有成像雷达、相控阵雷达、光电经纬仪、光学望眼镜等。


“火星探路者”探测器

美国的火星探测器。由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着陆器质量264千克,用于拍摄着陆区周围火星表面图像,探测火星环境,并负责与地面和火星车的通信与数据传送。火星车质量10.5千克,装有6个轮子,由地面遥控行驶和拍摄火星图像。1996年12月4日发射,1997年7月4日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上工作了83天。


“旅行者”系列行星探测器

美国的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主要对太阳系行星进行探测,是飞离地球最远的航天器。共发射2颗。“旅行者”1号于1977年9月5日发射,“旅行者”2号于1977年8月20日发射。飞行中共发现22颗新卫星,其中土星3颗、木星3颗、天王星10颗、海王星6颗,并发现了木星环和极地光等现象。


“海盗”火星探测器

美国的火星探测器。用于探测火星生命活动、勘测火星地貌、研究火星大气和地震活动。探测器由轨道舱(约2.3吨)和着陆舱(1.1吨)组成。轨道舱环绕火星飞行,着陆舱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海盗”1号于1975年8月20日发射,1976年7月20日在火星表面着陆;“海盗”2号于1975年9月9日发射,1976年9月3日在火星表面着陆。两个探测器分别对火星进行了取样分析,共发回图片5万多幅。


火星探测器

探测火星及其周围空间的深空探测器。主要用于对火星作逼近飞行探测、环绕探测和着陆探测等。1963年苏联“火星1号”首次飞掠火星。1971年5月30日美国“水手9号”成功环绕火星飞行。1971年12月2日苏联的“火星3号”首次着陆火星。1997年7月4日美国“火星探路者”上的火星车首次在火星上行驶。苏联、美国、欧洲和日本共有30多个探测器先后对火星进行环绕和着陆探测,发回了大量火星探测数据和图片。

火星探路者 火星探测漫游者 


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

探测太阳系内行星及其卫星周围空间的探测器。主要用于对行星作逼近飞行探测、环行星探测和着陆探测等。1958年以来,发射了60多个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探测了冥王星之外的其他行星。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中国载人飞船的监视、控制中心。也是其他航天器和运载工具试验测控管理的指挥控制中心。建于1996年,位于北京市郊。由通信、数据处理、指挥监控和时统等系统组成。是中国航天测控网的信息收集、交换、分析和指挥控制中枢。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中国跟踪、测量和控制卫星、飞船的航天控制中心。也是航天测控网的信息交换与指挥控制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和通信中心。1967年组建,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由若干航天测控站和测控通信网组成。可对不同轨道的卫星、飞船等航天器进行定轨定姿和管理,具有多卫星长期管理的能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卫星、运载火箭、载人航天的发射试验中心。1958年组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区。由测试区、发射区、特种燃料储备区、指挥控制中心、跟踪测量站等组成。可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构成控制网。曾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神舟”系列飞船。

舰空导弹

从舰艇发射用于拦截空中目标的防空导弹。是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动力装置多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早期采用倾斜发射,20世纪70年代后多采用垂直发射,以全向攻击,适于对付多目标。如美国的“标准”导弹、“海麻雀”导弹;苏联的SA-N-6导弹、SA-N-7导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