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军事百科 > 战史 年代 古代

战史 年代 古代_军事百科


战史 年代 古代

英国内战

17世纪4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推翻封建王权的革命战争。1640年,英国国王为筹措军费召开议会,激化了封建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之间的矛盾。1642年8月,国王逮捕反对派领袖的阴谋败露后,宣布“讨伐”议会。内战随即爆发。战争初期,议会军由主张妥协的长老派把持,处于被动挨打境地。1644年7月,克伦威尔的骑兵在马斯顿草原击败王党军,扭转战局。1646年6月,王党军主力在内斯比被歼。1648年2月,国王乘革命阵营分裂之机,煽动王党挑起第二次内战。革命阵营各派重新合作,镇压王党势力。8月,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普雷斯顿再歼王党军,结束内战。此次战争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三十年战争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与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之间,因争权夺利而进行的国际性战争。前者由奥地利、西班牙和德意志天主教联盟组成,得到罗马教皇和波兰支持;后者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和德意志新教同盟组成,得到英国和俄国支持。战争从捷克爆发反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民族起义开始,分4个阶段,即:捷克阶段(1618-1624)、丹麦阶段(1625-1629)、瑞典阶段(1630-1635)和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最后以反哈布斯堡集团的胜利告终。1648年10月,参战各方缔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的结局主要是:西班牙的国力受到削弱,德意志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分裂局面进一步加剧;瑞典的实力得到加强,法国确立了在欧洲的霸权。战争中,方阵战术渐趋过时,线式战术逐渐形成。


壬辰卫国战争

16世纪末,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因发生在夏历壬辰年(1592年)和丁酉年(1597年),亦称壬辰、丁酉之役。1590年丰臣秀吉武力统一日本后,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妄图吞并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东亚。1592年5月派兵15万在朝鲜釜山登陆,占汉城、开城、平壤后,直逼中国边境。朝鲜水师李舜臣部连战皆捷,切断日军水、陆联系。1593年1月中国明朝政府应邀出兵3万赴朝参战,配合朝鲜军民收复平壤、围困汉城,迫使日军退守南部诸道并要求议和。1597年日本增兵14万、战舰数百艘再次侵朝,占庆尚、全罗、忠清三道。1598年,中朝联军协力反击,重创日军;李舜臣部在露梁海战中再奏捷报。年底,日军余部撤离朝鲜,战争结束。此战,粉碎了日本吞并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东亚的野心。


英西海战

1588年,英国和西班牙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殖民地而进行的海上决战。当年5月底,西班牙无敌舰队为远征英国驶离里斯本,因遭遇风暴于7月底才进抵英吉利海峡。8月7日夜,在加来海域遭尾随袭扰的英国纵火船攻击。8日凌晨,双方舰队在格拉沃利讷海域决战。黄昏,损失惨重的西班牙舰队撤出战斗。远程舰炮在此次海战中显示了威力。英国从此成为海上强国。


德意志农民战争

16世纪,德意志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大规模起义。1524年夏,士瓦本地区的农民揭竿而起。在平民思想家T.闵采尔影响下,起义迅速蔓延到法兰克尼亚、图林根和萨克森地区。1525年3月,起义农民在米尔豪森建立革命政权“永久议会”。1526年夏,这场动摇德意志封建制度的农民战争,终因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而失败。


勒班陀海战

1571年10月7日,威尼斯、西班牙和罗马教皇组成的神圣同盟联合舰队,在希腊的勒班陀(今纳夫帕克托斯)附近海域,重创奥斯曼土耳其舰队的一次大规模交战。此战标志着海战的桨船时代结束和帆船与舰炮时代的到来。


百年战争

14-15世纪,英、法两国为争夺英国在法国的领地和控制佛兰德而进行的战争。

第一阶段(1337-1360):英军在斯勒伊斯海战和克雷西、普瓦捷等作战中连战皆捷;法国政局动荡,被迫放弃加来等大片领土。

第二阶段(1368-1396):法国加强战备,主动进攻,收复大部失地并恢复对西北沿海地区的控制。后因封建领主争夺王位和爆发农民起义,被迫缔约停战。

第三阶段(1415-1420):英国乘法国内乱再次派兵入侵,在阿让库尔之战中重创法军,继而征服诺曼底,占领巴黎;法国丧失半壁江山。

第四阶段(1428-1453):英军进攻战略要地奥尔良。以民族女英雄贞德为代表的法国民众奋起抵抗,英军节节败退。法国乘英国政局不稳加强攻势,收复除加来以外的大部分英国领地,结束这场打打停停历时百余年的战争。法兰西民族意识从此开始形成。战争中,火器的发展和运用预示着作战方式行将发生变化。


高卢战争

古罗马征服山北高卢的战争。山北高卢位于阿尔卑斯山以北、莱茵河以西地区,居民多为高卢人。公元前58年,古罗马统帅恺撒出任山南高卢总督后率军北上,打败厄尔维几人和日尔曼人,占领山北髙卢东部地区;同时施展外交手腕,挑起高卢人内乱。前57年,又征服山北高卢北部的比尔及人和东北部其他部落。随后,兵分三路打败西北部的比尔及人、西南部的阿基坦人和布列塔尼的维纳泰人。前55年,占领高卢全境。接着,两次渡海入侵不列颠。高卢人乘机反抗罗马统治,于前53年发动大规模起义。惜撒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策略,于前51年平息高卢人反抗,结束战争。


斯巴达克起义

古罗马共和国后期,角斗奴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规模奴隶起义。公元前73年夏,斯巴达克起事的密谋败露后,率70余名角斗奴在维苏威山起义,得到各地逃亡奴隶和失地农民响应。起义队伍迅即壮大,编有步兵、骑兵、投枪兵、辎重队等,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起义军采取避强击弱、各个击破战法,多次粉碎官军讨伐。前72年,起义军为粉碎官军围剿,转战南北各地,队伍一度扩大到12万人。同年,进抵意大利南部准备渡海前往西西里,未果。前71年春,在阿普利亚被官军包围,因师旅疲惫而战败,6万勇士战死,6000名被俘起义者被钉死在通往罗马的大道两旁的十字架上。


罗马内战

古罗马共和国后期,奴隶主集团之间争夺统治权的战争。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前88-前82):马略为首的平民派与L.C.苏拉为首的贵族派,为争夺对本都的出征权而大动干戈,最终以苏拉的胜利告终。第二次(前49一前44):征服山北髙卢后居功自傲、拥兵自重的恺撒,与试图借重元老院与其争权的庞培兵戎相见。前48年,庞培在法萨罗之战中战败,逃至埃及后被杀。恺撒则在西班牙和北非追剿庞培残余势力,于前44年在元老院遇刺身亡。第三次(前42-前30):为恺撒复仇而结盟的恺撒义子屋大维(后称奥古斯都)、部将安东尼以及M.A.李必达,打败贵族共和派军队后,相互争权,兴兵征战。屋大维剥夺李必达权力后,在前31年的亚克兴海战中,战胜与埃及女王结婚的安东尼。前30年,屋大维进军埃及,安东尼自杀。至此,长期分裂的古罗马重新统一,进入帝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