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军事百科 > 首字母E

首字母E_军事百科


首字母E

扼守海峡水道作战

抗击敌方进攻兵力突破或夺取己方海峡、水道的防御作战。多属于抗登陆作战或支援淑海陆军作战的组成部分。由陆海空三军联合实施。海峡防御体系由预设的水雷障碍、防潜配系和岸防兵力组成。通常依托岛岸,以阵地扼守为主,辅以其他海军机动兵力的海上作战,以阻止和粉碎敌方进攻。 


二元化学武器

弹体内分隔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毒剂前体的化学武器。在投射过程中,毒剂前体靠弹体旋转或搅拌装置相互混合,经化学反应生成毒剂。有二元化学炮弹、二元化学航空炸弹、二元化学火箭弹等。弹体爆炸后,毒剂分散成蒸气、液滴和气溶胶伤害人、畜。


E-3“望楼”预警机

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预警机。主要用于全天候远程空中预警和指挥引导空战,能监视各种地形上空飞行器的活动。1975年首次试飞,1977年装备美国空军。有多种改型。A型是以波音707-320B型民航机为基础,更换发动机、加装旋转天线罩和电子设备而成。装TF33-PW-100/100A涡轮风扇发动机4台,单台推力93.4千牛。最大平飞速度853千米/小时,实用升限8850米,不空中加油最大续航时间11小时。


E-2C“鹰眼”预警机

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的舰载预警机。主要用于舰队防空和指挥引导空战,亦可执行陆基飞行任务。1971年首次试飞。1973年投入使用。装涡轮螺旋桨发动机2台。最大起飞重量24687千克,实用升限11275米,距母舰320千米时值勤续航时间4小时24分,最大载油量续航时间6小时15分,转场航程2865千米,最大巡航速度602千米/小时。装备AN/APS-145雷达,具有海上下视和陆上下视能力,对飞机目标探测和确认距离为556千米以上,能同时监视海上舰船。可同时自动跟踪2000个目标并控制40多个空中截击行动,为舰队提供全天候预警。

E-2c 


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

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的全天候舰载电子干扰飞机。主要用于施放电子干扰对敌方电子设备进行软杀伤,使用反辐射导弹攻击敌方地面雷达。1968年首次试飞,1971年装备美国海军。装涡轮喷气发动机2台,单台最大推力53.4千牛。最大起飞重量29483千克,最大载油量6995千克。最大平飞速度982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1580米,转场航程3254千米。机上配备10部干扰机,分别装在5个吊舱内。


二万五千里长征

见“长征”。


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院苏区军第四方面军反对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的作战。1932年6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调集24个师又6个旅共30万余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实施第四次“围剿”。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坚持不停顿地进攻,相继令红四方面军向平汉路出击,夺取湖北麻城进而威逼武汉。8月上旬,国民党军迫近苏区腹地,红军被迫撤围麻城,仓促迎战。8月11-17日,红军在冯寿二、七里坪地区与国民党军激战,歼其第6、第2纵队各一部共5000余人,但未能转变战局,且部队伤亡严重,撤至檀树岗地区待机。22日,国民党军第2纵队绕道黄陂站向宣化店集结,企图进攻苏区政治中心新集(今新县城关镇)。张国焘认为国民党军是撤退,遂命红军北上出击国民党军第1纵队。红军刚到新集以北,国民党军第2纵队4个师即迎面逼来。红军于扶山寨至金兰山一线阻击,歼2000余人。9月6日,国民党军从北南两面向红军侧后进逼,红军再战不利,遂向皖西转移。国民党军尾追堵击,红军于9月底返回黄安(今红安)、麻城地区。10月上旬,国民党军对红军形成合围之势。10日,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决定红军主力转到外线。随即,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越过平汉路,撤离苏区,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第四方面军挫败国民党军“围剿”鄂豫皖苏区计划的作战。1931年11月,蒋介石调集15个师的兵力,准备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红四方面军趁其准备尚未就绪,连续发起四次进攻战役:1931年11月10日至12月22日,进行黄安战役,全歼守军第69师,俘其师长,并击溃援军6个团,共歼约1.5万人;1932年1月19日至2月9日,进行商(城)潢(川)战役,歼1个团,击溃援军3个师又1个旅,共歼5000余人;1932年3月21日至5月8日,进行苏家埠战役,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全歼援军14个团,并迫使被围困于苏家埠的国民党军6个多团全部缴械投降,共歼国民党军3万佘人,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空前大捷;1932年6月中旬,进行潢(川)光(山)战役,歼国民党军8个团近万人。四次战役共歼国民党军6万余人,粉碎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围剿”计划。


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红军第4军粉碎国民党军“围剿”的作战。1931年4月上旬,国民党军集中12万余人的兵力,采取“追堵兼施”的战术,进攻苏区。中旬,以7个团进占皖西麻埠等地。红4军主力东进皖西。25日,红军1个师在麻埠外围打援,4个团猛攻独山,全歼守军1个多团。麻焊等地守军退回霍山。同时,留置鄂豫边的红军和地方武装对“追剿”军不断阻击袭扰,迫其撤走。尔后,国民党军将“围剿”重心东移,企图在鄂豫边建立“堵击”线。红军主力迅速西进,在新集以北浒湾重创国民党军4个团。5月下旬,又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桃花镇地区,歼守军一部,并在十里铺伏击,歼援军3个营。至此,红4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围剿”的作战。1930年12月上旬,蒋介石调集近10万人的兵力,采取“先围后剿”的战略,围攻鄂豫皖苏区,9一12日,其第44师进占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和河口镇。此时,鄂豫皖苏区红军第1军主力远在皖西。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军委组织地方武装约2万人,开展游击战争。中旬进至湖北黄(安)麻(城)地区的红第15军一举攻入河口镇,歼守军一部。接着,将国民党军2个师阻于黄安七里坪地区。同时,红1军在皖西进行攻势作战,一度包围六安,威逼霍山。30日,在东、西香火岭迎击国民党军第46师,歼灭、击溃其各3个团。1931年1月3日,红1军回师西进,在河南商城四顾墩歼国民党军第30师1个团。至此,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共歼其5000余人,缴枪约3000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