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军事百科 > 首字母S

首字母S_军事百科


首字母S

十六卫

隋、唐时期府兵的主管机构。隋承西魏、北周府兵之制,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十二府,后扩充为十六卫府,通称十六卫,即左右翊卫、左右武卫、左右候卫、左右屯卫(也称左右领军)、左右御卫、左右骁骑卫、左右备身、左右监门。唐承隋制。卫府统领禁卫兵。


三十六计

中国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作者和成书时间不详。最早见于20世纪40年代,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等6套计谋,前3套为优势情况下使用的计谋,后3套为劣势情况下使用的计谋。每套又分6计,全书共36计。每计的名称多取之于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如瞒天过海、围魏救赵、隔岸观火、釜底抽薪等。内容由解语和按语两部分组成。解语前半部分多引兵法,后半部分多引《易经》,哲理性较强,比较难懂。按语是对解语的阐释,先讲理论,次引实例相参证,容易理解。该书以《易经》的阴阳燮理,推演奇正、刚柔、攻守、进退、主客、虚实等矛盾的相互转化,含有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亦有明显的封建糟粕。


十一家注孙子

中国古代汇集《孙子》注释的兵书。收录魏曹操,梁孟氏,唐李筌、杜佑、杜牧、陈皞、贾林,宋梅売臣、王晳、何延锡、张预等11家注文,后附宋郑友贤《十家注孙子遗说》。一说杜佑不算一家,故有10家之说;《天禄琳琅书目》则去杜佑而加郑友贤为11家。各家注释繁简不一,互有异同。其中曹操、杜牧、陈皞3家较有特色。各注除对原文诠释外,还结合著名战例,征引古代兵书或著名军事家的言论进行引申阐发。保存了一些失传兵书的佚文和兵家言论。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今存有南宋刊本、《道藏》本、清孙星衍校订本。


守城录

南宋论述城邑防御的兵书。南宋初陈规、汤涛撰。全书4卷,由陈规的《〈靖康朝野佥言〉后序》、《守城机要》和汤涛的《建炎德安守御录》三部分组成,原各自成帙,宋宁宗以后编为一书。它根据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实战经验,着重阐述守城战法的改革,提出“重城重壕”新的城防体系守中有攻”、乘隙出击的战略战术,以砲制砲的用砲新法等。记载了宋绍兴二年(1132年)研制成的最早的管形火器一长竹竿火枪,在科技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今存有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抄本及多种丛书本。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即“太白阴经”。


三略

即“黄石公三略”。


孙膑兵法

亦称《齐孙子》。中国古代兵书。战国中期齐国孙膑及其弟子撰。《汉书•艺文志》载《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其后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初期墓中发现孙膑论兵竹简,经整理,编纂为《孙膑兵法》16篇。该书总结了战国中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着重论述了“战争而强立”、“富国”而“强兵”、“必攻不守”等原则,继承和发展了《孙子》的军事思想。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司马穰苴兵法

即“司马法”。


司马法

亦称《司马穰苴兵法》、《军礼司马法》。中国古代兵书。“武经七书”之一。战国中期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而把春秋时齐国大将司马穰苴兵法附其中,故又称《司马穰苴兵法》。《汉书•艺文志》著录为155篇。今本存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5篇。该书较多地辑存了春秋以前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是宋代颁定的武学的基本教材。很早就传到国外,1600年日本出版了研究专著,1772年法文本在巴黎出版。现存有南宋孝宗、光宗年间(1163—1195)所刻《武经七书》本等多种刊本。


孙子兵法

亦称《孙子》、《吴孙子》、《孙武兵法》。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武经七书”之一。春秋末孙武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武以兵法13篇见吴王阖闾。《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兵法》为82篇,图9卷。其后历代著录虽卷数不同,但皆为13篇。今本13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该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致人而不致于人”等,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并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历来被称为“兵经”,备受国内外推崇。注家甚众,以曹操等11家注最著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又传入欧洲,有日、法、英、俄、德、意、希伯莱、阿拉伯等语种的译本流传。现存最早的版本是银雀山竹简本;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间(1163—1195)的《武经七书》本和南宋宁宗时的《十一家注孙子》3卷本;现存最早的少数民族文本是西夏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