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军事百科 > 首字母Z

首字母Z_军事百科


首字母Z

重机枪

以三脚架为支撑,火力持续能力强,全枪质量较大的机枪。由枪身、三脚架两大部分组成,质量较大,射击精度较好。按口径分为6.5~8毫米的中口径重机枪和12.7毫米以上的大口径重机枪。重机枪的枪身改装到坦克、装甲车、舰艇上,成为车装机枪和舰艇机枪。中口径重机枪主要用于歼灭或压制1000米内的集团生动目标,必要时也可对空实施射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为通用机枪所替代。大口径重机枪射程远,毁伤威力大,主要用于毁伤薄壁装甲目标和1000米以外的集团生动目标。


自动步枪

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实现首发射击后次发弹药自动装填的步枪。仅能自动装填不能连发射击的称半自动步枪。既能自动装填又能连发射击的称全自动步枪,简称自动步枪。口径通常小于8毫米,枪长1米左右,全枪质量4千克左右,容弹量10~30发,弹头初速700~1000米渺,以2~3发的点射战斗射速90~100发/分,有效射程400~600米。自动步枪的研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猛发展,如美国M14、比利时FNFAL和德国G3式等。但这些步枪的后坐能量大,以半自动方式使用为主,全自动的点射精度较差,20世纪60年代后被使用减小威力枪弹或小口径枪弹的突击步枪取代。


自动手枪

自动装填手枪的简称。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完成次发枪弹自动装填的手枪。扣动一次扳机只能完成一发枪弹射击。口径5.45~11.45毫米,9毫米居多。空枪质量1千克左右,枪长200毫米左右,容弹量6~20发。


转轮手枪

俗称“左轮手枪”。转轮上的多个弹膛依次转动到对正枪管发射的手枪。因装弹时转轮(弹膛)多需向左侧摆出,故称"左轮手枪"。其待发与击发方式有单动式(射击时须要手压击锤使其待发,然后扣动扳机发射)和双动式(手压击锤待发后扣扳机发射,也可以直接扣压扳机使转轮转动后随即发射)两种。现代转轮手枪多为双动式。按装弹和退壳方式分为转轮滑动式、转轮摆出式和转轮折转式。转轮手枪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首发开火迅速,动作可靠。口径6.35~11.43毫米,空枪质量0.5~1.3千克,容弹量多为6发。1835年美国人S.柯尔特研制的转轮手枪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用转轮手枪。


战役原则

战役行动的基本法则。是战役法的重要内容。正确的战役原则,是战役指导规律的反映。战役原则是不断发展的,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国军队的情况不同,战役原则也有所区别。其中带共性的基本原则有:正确决策;集中兵力;出奇制胜;主动灵活;密切协同;注重大纵深立体作战;全面保障等。


战役样式

对战役基本类型所作的具体划分。如进攻战役,分为运动战战役、机动进攻战役、阵地进攻战役、火力打击战役、城市进攻战役、登陆战役、空降战役、空中进攻战役、海上进攻战役等;防御战役,分为阵地防御战役、机动防御战役、城市防御战役、抗登陆战役、反空袭战役、海上防御战役等。


战役类型

按照作战行动性质对战役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两大类。


战役学

研究战役及其指导规律的学科。战役学以战役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战役的本质、要素和特点,战役产生与发展、规律和基本原则,战役的准备与实施、指挥与协同、保障和战法,战役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基本任务是揭示战役规律,预测战役发展,探索战役指导规律和完善学科理论体系,为正确指导战役实践服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联合战役学和陆军、海军、空军及战略导弹部队战役学等。战役学受战略学的指导,同时又对战略学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战役学对战术学起指导作用,同时又受战术学一定程度的影响。


转管炮

采用转管式自动机的火炮。常见于小口径航炮、舰炮、高射炮。多个能转动的身管联装在炮尾转子前端,每个身管都有各自的炮闩(又称机心),并固定在一个机心匣内。射击时,自动机靠外部能源(如液压马达)或自身能源(即火药燃气)驱动,使多个身管连同机心匣一起旋转,同时带动供弹机构工作。身管和机心组件旋转到一定位置时,一根身管发射,其他身管分别完成装±真、闭锁和抽筒等动作。每转一圈,各身管逐次发射一次。有外部能源式和内部能源式两种。外部能源式转管炮射击时可实现无级变速,但需提供旋转能量;内部能源式转管炮首次发射需由人工操纵或采用装弹机装弹。


转膛炮

采用转膛式自动机的火炮。常见于小口径航炮、舰炮和髙射炮。有导气式和后坐式(或称管退式)两种。发射时,利用导出的燃气或炮身后坐能量,使带有多个弹膛的弹鼓绕中心轴旋转。弹鼓旋转一定角度时,有一个弹膛的轴线与身管轴线重合,在此瞬间该弹膛可以准确击发,其余弹膛则同时完成进弹、推弹、抽筒等动作。如此循环,使各弹膛依次与身管对正完成发射动作。20世纪90年代,美国研制出20毫米双管8膛后坐式转膛航炮,单管射速达到2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