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军事百科 > 首字母F

首字母F_军事百科


首字母F

防御

抗击敌人进攻的作战。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按作战规模,分为战略防御、战役防御和战术防御;按行动性质,分为阵地防御、机动防御和运动防御;按准备程度,分为预有准备防御和仓促防御;按战场环境,分为城市、山地、海岸、岛屿、江河、荒漠草原地、水网稻田地、热带山岳丛林地、高寒髙原地、严寒地区以及夜间等条件下的防御。“防御”一词,较早见于《吕氏春秋•论人》:“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


防御要点

防御地区内起支柱作用的重要地点。分为战略要点、战役要点、战术要点和前沿要点、纵深要点等。通常地处要冲,敌必攻、己必守,与防御全局安危相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能以点制面;便于发扬火力,利于组织环形防御。选择和确定防御要点,应贯彻重点设防、重点守备的原则,突出主要方向,兼顾次要方向;集中足够的兵力防守,并加强较多的技术兵器特别是反坦克兵器;构筑支撑点式的防御阵地体系,加强伪装,建立环形、纵深、立体的火力配系和障碍物配系;各防御要点能独立作战,并相互依托、相互支援。


伏击战

以伏击攻歼运动之敌的作战。伏击战利于利用地理优势,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以长击短,出奇制胜。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伏击战,是八路军重创日军的伏击战的成功战例。


防御战斗

抗击敌人进攻的战斗。目的是杀伤、消耗敌人,扼守阵地,争取时间,为转入进攻或保障其他方向进攻创造条件。按目的、任务和手段,分为阵地(包括野战阵地、坚固阵地)防御战斗和机动防御战斗、运动防御战斗;按准备程度,分为预有准备的防御战斗和仓促防御战斗;按战场环境条件,还有城市、山地、海岸、岛屿、江河、荒漠草原地、水网稻田地、热带山岳丛林地、高寒髙原地、严寒地区以及夜间等防御战斗。现代防御战斗,通常在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条件下进行,并在激烈的信息对抗中,于地面(海上)和空中、前沿和纵深同时展开,具有突然性增大,攻势行动更加积极和广泛,情况变化急剧,指挥协同复杂等特点。


分进合击

进攻军队分数路从不同方向对目标实施攻击的作战行动。目的是迅速围歼敌人。《汉书•赵充国传》中有“分兵并出张掖、酒泉,合击早开在鲜水上者”的记载,即是指分进合击的作战行动。


非接触作战

依靠信息优势和远程精确打击优势,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主动灵活打击对方的作战。其实质是避免接触对方的作战能力范围,变“双向接触”为“单向接触”,以绝对的军事优势达成作战目的。美国陆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中首次提出“非接触作战”概念。2000年5月《2020年联合构想》、2001年版《作战纲要》中,又提出了“全谱优势”、“非接触打击”等概念。非接触作战强调“进入天、海、地、空和信息等领域并自由行动”,具有“在所有军事行动中决胜的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威力,实施全纵深、非线式作战,通过信息优势与远程精确打击相结合的方式迅速发起战争,短时间内结束战争;最大限度地提高部队生存能力,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在与对方不接触的情况下实施打击,可进可退,回旋余地大,以较低的风险达成战争目的。


非对称作战

交战双方或某一方使用非常规手段和方法进行的作战。1991年11月《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中首次提出“非对称作战”概念,认为是交战双方使用不同类型部队进行的作战。如空军对海军、空军对陆军、地面对空中和海上的作战等。之后美军在相继颁发的《联合作战纲要》、《2010年联合构想》、《2020年联合构想》中,进一步发展了非对称作战思想,并将其作为联合作战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美军在常规军事领域占有优势,向美国挑战的对手可能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信息战和恐怖主义等非对称手段和方法,利用美国的弱点,破坏美国的力量。美军必须接受相应的训练,配备相应的装备,以便在遇到非对称攻击时能够实施有效的和决定性的作战。非称作战强调:寻求避开敌方的优势,集中相对的强势打击敌方;以灵活的交战规则、编组、作战理论或装备,对付非对称攻击;突出作战行动的突然性,使敌方难以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对策。


非线式作战

根据统一意图,在战场全纵深同时展开作战力量,实施多方向、多层次、多领域、多手段的作战。美国陆军1986年版《作战纲要》中正式提出“非线式作战”概念。其主要观点:在武装冲突中,战场空间广阔,作战行动很少保持线式特征;纵深侦察、远射程火力和特种部队的运用,使前后方模糊不清;进攻要求在大纵深上隔绝作战地域;防御要求早期发现对方,迅速集中火力,并运用机动和火力钳制;作战行动流动性大,不应按固定程式进行。1993年版《作战纲要》又提出了“非线式战场”概念,强调更广泛地实施非线式作战。


反导弹作战

使用反导弹武器防御和对抗敌导弹突击的作战。按作战范围,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反导弹作战;按作战性质,分为反弹道导弹作战和反巡航导弹作战;按作战方式,分为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反导弹作战;按武器类型,分为动能武器和定向能武器反导弹作战等。始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用V-l、V-2导弹袭击伦敦,英军用飞机、髙射炮组成防空网,并采用无线电干扰、阻滞气球设防等手段进行反导弹作战。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开始研究反弹道导弹作战。1983年,美国提出“战略防御倡议”,准备建立以天基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为主要拦截手段的多层次反导弹作战系统。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爱国者”防空导弹进行反导弹作战,成功地拦截了伊拉克军队发射的部分“飞毛腿”导弹,这是髙技术条件下反导弹作战的首次运用。

MIM-104/爱国者/Patriot 


方面军战役

方面军或相当于方面军的战役军团实施的战役。有的国家称“集团军群战役”。分为方面军进攻战役和方面军防御战役。包括若干集团军战役、空中战役及独立战斗构成;濒海地区还可包括海上战役和战斗。通常在战区(方面军群)编成内组织,有时可在一个独立战略或战役方向上实施,也可在数个战役方向上协同进行。